慌了神!本以為是痛經,一檢查竟然是...
景女士38歲,家境殷實,有一個上初一的兒子,生活幸福美滿。唯一讓她頭痛不已的,是每月的那幾天。
年輕時的景女士是個標準的工作狂,產下兒子后,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,對身體的照顧自然疏忽了,這也導致了她的3次流產。
可是,從那以后,每次“大姨媽”來臨都讓她痛苦不堪,小腹部一陣陣的絞痛,而且還上吐下瀉的,而且最近幾年越來越嚴重了。
年底參加公司體檢,婦檢時在左側宮骶韌帶發現了一個有觸痛性硬結,這才發現病根到底在哪里。
病根在哪里?
景女士的這種癥狀,是多次流產并發的子宮內膜異位癥。育齡婦女有進行性痛經或/和不孕史,婦科檢查時捫及盆腔內有觸痛性硬結或子宮旁有不活動的囊性包塊,可初步診斷為內異癥。
怎么確診?
腹腔鏡診斷是國內外公認的診斷內異癥的最準確的方法,鏡下看到典型內異癥病灶,既可確定診斷,可疑時取活體組織檢查,鏡下看到的病灶約70%能得到病理診斷。
怎么治療呢?
明確診斷后,可采取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方式。手術治療應切除病灶,盡量減少卵巢的損傷,減少術后粘連;分離粘連,恢復解剖,助于妊娠,減輕癥狀,減少復發的可能。
約1/3的內異癥患者有不孕的問題,常發生反復性流產。
治療措施應包括以下環節:
1、恢復輸卵管、卵巢之間的正常解剖關系;
2、清除內異病灶和腹腔液對生殖功能的影響;
3、阻止疾病進展。
痛經是不少女性所共有的痛苦經歷,而且,痛經往往是某些疾病的外在信號,子宮內膜異位癥作為育齡期婦女的多發病,應早期予以排查,減少女性不必要的痛苦及對生殖功能的影響。



















